第六百二十六章 铁血止暴,天子若中天之日!_万历佑明
调教小说 > 万历佑明 > 第六百二十六章 铁血止暴,天子若中天之日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百二十六章 铁血止暴,天子若中天之日!

  “一、可以加大力度保护庶子女和养子女的财产继承权。”

  “二、可以免累父母、增强国民个人独立性为由,鼓励天下汉人子弟分爨迁居,且对分爨迁居者,于以第一年一定额度的免税之惠,以及增开遗产继承税,且设置阶梯征税,使豪族主动分其势。”

  “三、可以向内地迁移官营大厂,在自给自足现象严重的地方,促使工人阶层出现,进而促使城镇壮大,市民阶层出现,尤其是那些中西部已经有希望成为苏杭一样大商埠的城镇,要让他们的工人与工商之群体进一步壮大!之前的帝王迁富户,我们迁大厂,有大厂就有工人,有工人就有市民,而市民不能自给自足,自然更关切自身权益。且迁大厂于内地,也利于军事国防!”

  “四、虽然大多数百姓很疏懒,不愿意参与匡扶社稷之事,但不代表所有百姓都不愿意!对那些贡献突出的学者和官员、乐善好施的富户、影响力很大的文人画师,多给只进言不管事的官职,由朝廷组织起来,设个咨议政务民情的衙门,让他们说话!”

  “反正朝廷既然还是需要言官,更不能真的禁锢天下言论,那就索性把言官的数量再扩大些,听不听在朕,但不能只让少数人说话,进而给豪右收买的机会;也就是说,既然不能让全天下人都闭嘴,那就干脆让说话的人多到不能被豪右收买的地步。”

  “五、可以鼓励普通商贾、普通自耕农、普通工人还有退伍官兵、塾师等各行各业的百姓立社抱团,既然单个百姓没有兴趣和胆量对抗豪右或者勾结豪右而为恶的官府,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总是有兴趣对抗的,不然他们在自己行业内还有什么权威?”

  朱翊钧连续提出了五个方法。

  戚继光和王锡爵听后皆瞠目结舌。

  “不过,现在说这些还早,你们只先记下来,待回京后再于政事堂堂议,此时只先杀人砍头。”

  朱翊钧这时又说了起来,且嘴角微扬说:

  “诸卿既然力请朕出宫亲征平叛,而效宣庙旧事,那想必也是早做好了朕出京后会让这天下人头滚滚的准备。”

  “这也是没办法,经济上的改革深入后必然会伴随着政治上的改革,什么让地方府县有咨议政务之机构,乃至让府县也有监察审判之机构,都不可避免!”

  “但这些都是远水,还解不了近渴,眼前只有先铁腕镇压,能吓到一个官绅豪右就是一个。”

  “经济”一词,在古文中早就存在,而“政治”一词,也易被理解,再加上朱翊钧如今已经常在朝会上提起,所以,现在朱翊钧再次提起,戚继光和王锡爵等倒也不觉得突兀,也明白朱翊钧说的是什么意思。

  只是朱翊钧自己在说后就苦笑了一下:“朕也不想,徒增杀戮!”

  随后。

  朱翊钧就把手扣在腰带上,说:“本来上天就有好生之德,人有恻隐之心,何况朕也是真想讲讲同胞之谊、民族之情的,但有时候对少数恶人的宽纵,反而是对全族善人的欺凌,且如今只能先如此。”

  朱翊钧接着就回头看向随扈的锦衣卫左都督张敬修:“张敬修!”

  张敬修这时忙拱手作揖:“请陛下吩咐。”

  “锦衣卫一查出来,就抓了背后搞这事的豪右!”

  “要当平叛的性质来办,牵连到多少豪右就抓多少。”

  朱翊钧便吩咐了起来。

  张敬修听后拱手称是。

  朱翊钧接下来则对戚继光和王锡爵:“伱们俩亲自去见沈鈇吧,不要说是朕来了这里,只说你们俩帮了他,且会记得向朕荐举他的。”

  戚继光和王锡爵拱手称是。

  “陛下这是想把微服巡视的事制造成不是天子一人在做的事,不可谓不高明!”

  戚继光因而在接下来与王锡爵一起出来时,也不由得对王锡爵说起自己现在的想法来。

  王锡爵则一脸严肃道:“陛下自然高明!我们想到的,他也想到了;我们没想到的,他还是想到了,也难怪他对我们这些做臣子并没有多从心里感到敬服。”

  戚继光听后点了点头:“是啊,我们还担心陛下不知道比官僚更可怕的是地方豪右,但陛下其实早就清楚的很,一路上说他愿意相信臣子们有不少是忠臣贤臣,并不是故意说反话,而是知道比官僚更易坏天下的是地方豪右,尤其是垄断一乡一县乃至一府田地、产业乃至士子数量和该地在朝官员的巨室!”

  “陛下不但很清楚,而且还早就猜到过他们会做什么,甚至还早就想好了许多策略。”

  “这样帝王,是会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很难有什么致君于尧舜的成就之感的,只能有一种参与了盛世缔造的幸运之感。”

  戚继光说后就笑着说了起来,且道:“其实这才正常,自古若没有明君,哪有贤臣能独自力挽狂澜的?”

  “即便是陛下亲政之前,张太师能大刀阔斧,先打下富国强兵的基础,也不能忽视了当时陛下的作用,虽陛下当时即位后不过是十岁天子,但也不是不能安天下,因为若不是当时陛下就聪慧,只怕张太师也没那么容易得十年谋国之功。”

  原历史上,张居正改革,十岁的万历皇帝的确也不是真的只做了傀儡,在改革中也的确是出了大力的,因为大明没有真正的宰相,太后也不能真的直接垂帘听政,就连太监冯保也只能在幕后操权,其制度决定了,整个改革是需要历史上小皇帝万历的配合的。

  而历史上,万历在万历二十年以前,准确说是万历十五年以前,的确没那么摆烂,尤其是在万历十年以前,也的确算是勤政好学。

  这与他的祖父嘉靖有些类似,初期都没那么糟糕,也让许多大臣跟着有了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。

  话转回来。

  戚继光这么说后,王锡爵没有反对,且笑着看向前方太阳道:“如公所言,君本如中天之日,若无君之光芒万丈,何有大木参天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aojiao.cc。调教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iaojia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